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22日电 题:“90后”新牧民返乡中蒙边境的5年实践:科技赋能草原新生活
作者 奥蓝
7月盛夏,在锡林郭勒草原与蒙古国交界的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阿日宝拉格嘎查,绿草悠悠,牛羊成群。
图为海日罕家的夏日牧场景色。海日罕摄
海日罕的家就在这里,他是个浓眉大眼的“90后”帅小伙。返乡5年来,沐鸣2注册网址
他把爸妈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放牧劳作中解放出来,把自家草场打造成一所颇具科技感、现代化的新型草原牧场。
在这里,3个摄像头立在2万余亩的草场上,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察牲畜状态;电动机井为经过的牛羊自动蓄满水池;不少网围栏被改造成了电网,以防止牲畜强行穿网;不远处,6000瓦功率的风光互补装置保障着电力供应……
(资料图)图为监控中的夏日草场。海日罕摄
2018年,海日罕大学刚毕业,因心疼父母年事渐高仍要常年户外辛勤劳作,便有了返乡的想法。他有一个梦想:带爸妈牧业转型,实现机械化和人工智能。
返乡之初,海日罕家有草场5000余亩、羊800余只。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又租赁草场2万亩,开始了一系列父母之前从未想过的大胆操作。
改良畜禽结构,引进品种牛,学习冻精技术,购置大型生产机械,新建上千平方米的牲畜暖棚,注册“朝格泰养殖家庭牧场”……5年过去了,新理念和新建设让草场焕然一新,也为家庭带来了翻番的收益。
(资料图)图为小牛犊正在宽敞明亮又暖和的棚圈中。海日罕摄
以往最熬人的春季接羔,也因如今在棚圈安装了摄像头而轻松许多。接羔季要持续一个多月,之前,每天要24小时盯母羊情况,如今,躺在床上就能实时观测。
牧场的日常很轻松,“忙半年、歇半年。”但海日罕闲不住。2022年,他跟另外6户志同道合的牧民建立合作社,为牧民提供冷配第三方服务,已为千余头牛冷配。合作社成员几乎全上过大学,最小的是“00后”。
(资料图)图为海日罕正在为牛冷配。海日罕供图
今年,经过培训和评定,海日罕成为内蒙古首批41名获得初级职业牧民职称的牧民之一。
“这是重新定义畜牧业的一次契机。”海日罕挺看重这个身份。他告诉记者,以往的传统牧业总让人觉得落后,而技术职称让人们正视牧业生产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给了牧民一次定义身份的契机。“说不定未来有一天,所有人都会羡慕牧民生活。”
这些年来,他目睹了太多草原上的生存智慧。有的牧民看天象非常准,对气候、地理的敏感度高到惊人;有的牧民仍在用传统游牧方式放牧,没有任何现代化器械做辅助,但羊养得好、草场也很好……“这是草原上传承下来的智慧,让人觉得敬畏又震撼。”
图为海日罕家牧场的夏日风光。海日罕摄
“广袤的草场、深厚的游牧文化底蕴是这里的先天条件,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思维把草原生活传承好、沐鸣2注册代理经营好,这才叫牧业现代化。”随着5年的牧区熏陶,海日罕的想法慢慢产生了变化。他最近感触特别深:“牧业现代化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和大机械,而是要把传统牧业的精髓一并传承下来。”
如今在牧场上,海日罕和父母各有分工:父母负责日常的牲畜基础照料,海日罕负责操作机械、摆弄电子产品等科技部分。
(资料图)图为海日罕为自家机械设备拍的“艺术照”。海日罕摄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5年来,家里的生活品质每年都在提升。随着马桶、淋浴、地暖、空调等生活电器的陆续添置,海日罕的爸妈总在不停感慨:“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海日罕这样爱热闹的年轻人,也因为社交媒体,而能在人烟稀少的草原牧区“待得住”了。海日罕还爱旅游,给自己定了每年打卡一个城市的小目标。“云南、西藏、青岛都去过了。牧民时间自由度大,特别像一个自由职业者。”
图为海日罕。海日罕供图
“我们这里也有高学历的人去外地,为社会做贡献。但是,这里也需要人才,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今年,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海日罕还得到了去上海等地学习的机会。“乡村振兴,一要观念更新,二要人才到位。而我们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日罕也有烦心事。家里的供电还依靠风光互补,无法带动大型机械。“都说牧区现代化,最基础就是电和网。我们这里地域辽阔,比较有难度。但政策越来越好,相信慢慢都会好起来。
影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