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登录厦门大学来华留学生:书写“我不见外”的故事


 
 
  30多年前,来自美国的潘维廉到福建厦门大学学习汉语。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此在厦门大学扎下了根,在该校任教至今,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不见外的老潘”。潘维廉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沐鸣娱乐平台注册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也是福建省首位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还曾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等。
 
  如今,在潘维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在厦门大学留学的外国学生或化身民间交流使者,积极促进文化交流;或投身体育运动,赛出友谊和风采;或热心志愿服务,践行大爱无疆……在异国他乡写下了一篇篇“我不见外”的动人故事。繁荣进步、有担当的中国形象也在他们讲述的故事中被不断印证并呈现给世界。
 
  用豪萨语讲述中国故事
 
  去年适逢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来自尼日利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博士生鲍世富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媒体上用豪萨语讲述厦大百年故事。
 
  从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到现在,鲍世富一直用豪萨语介绍他眼中的中国,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当问及他为何坚持做这件事时,鲍世富说:“2019年,我带刚出生的儿子到北京。在某个高铁站,大家都在赶时间,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先生帮我们一家人买了车票;火车上,我抱着孩子找不到座位,一个年轻人给我们让了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的正是中国人的善良。”类似的小事一直记在鲍世富的心中,也让他决定留在中国,把在中国感受到的温暖和感动传递给世界。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些年来,从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做介绍到日常生活中和在非洲的朋友交流互动,鲍世富一直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历史及目前的发展。在家乡大学执教期间,他就给教过的上千名学生讲述过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学,力求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鲍世富说,在未来,他仍会继续通过各种讲述方式,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体育运动孕育友谊之花
 
  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王布谷有个“功夫梦”,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可以在“水上漂”的武林高手。而在众多中国同学眼中,排球、跳远、短跑……在众多体育运动上表现抢眼的王布谷,俨然已成为一名赛场上的“武林高手”。
 
  从2018年进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王布谷连续3年在校级运动会上获奖,并在排球队中表现突出、屡获佳绩,但他更珍惜在赛场和球队中收获的宝贵友谊。
 
  谈起和排球队的奇妙缘分,王布谷说:“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中国学生。他正在沙滩上打球,看到我便喊我加入。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渐渐地融入了排球队这个大家庭。”
 
  说起排球队,王布谷还骄傲地告诉笔者,有一名中国粉丝会看他的每场比赛,还会拍照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这让他十分感动。
 
  除了排球,王布谷还积极参加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2018年,他报名参加了福建三明市的龙舟比赛,虽然未能获得名次,但他对龙舟比赛中不同颜色、独具文化韵味的船只念念不忘,对参赛选手们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的精神十分敬佩。
 
  正如他所说:“运动是一种通用语言,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孕育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之花。”
 
  在中国做志愿者很开心
 
  迎新时举着指示牌化身引导员和翻译,帮助外国新生熟悉校园生活;疫情期间穿上红马甲走进社区,帮助社区工作者与外国居民沟通,也帮助因疫情暂时无法返校的同学整理宿舍、搬运行李……在厦门大学,不少外国留学生变成公益达人,巴基斯坦小伙习瑞就是其中一员。
 
  习瑞在中国已生活9年。这期间,他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厦门求学,再到杭州工作,变化的是居住地点,不变的是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
 
  “做过的志愿活动太多了,沐鸣注册地址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记得一共有多少工时了。”习瑞说,在众多志愿服务中印象最深的是寻访文化大师林语堂故乡之旅。在那次活动中,他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和10多名巴基斯坦留学生走进古城漳州,为中巴双方人员交流提供翻译服务,并协助开展中巴文化课堂。
 
  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习瑞笑答:“来到中国很开心,做志愿者也很开心。我想‘混’入你们的社区,认识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