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沐鸣注册地址绛南关村民:因洪水离开家的日子



被子、褥子、棉马甲、袜子、纯净水、方便面、洗澡票、香肠、碗团、榨菜、卫生纸……孙彩霞领取了居民安置点发放的返家过渡物资,登上山西新绛县政府安排的回迁中巴。
 
10月7日凌晨,沐鸣登录位于汾河边沿的南关村因洪水即将进村,新绛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立即组织南关村2330名村民转移,确保不发生任何人员伤亡。
 
18日下午,投亲靠友以及被集中安置的2252名村民,相继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中。
 
村民成友安的院子地势较低,而且地下室存放着收购回来的大量物品。
 
10月6日当天,成友安一直在密切关注有关汛情的所有信息,迟迟没有入睡。
 
“凌晨时分,大概就是两点多吧,听到村里的大喇叭通知人员撤离。”成友安第一时间响应,带着家人去了妹妹家暂住。
 
人在外,心在家。在外暂住期间,成友安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房子。不知多少次,他通过电话和村里的值班人员保持联系。
 
“南房出现明显裂缝,正房也有小裂缝,地下室还有积水。”17日上午,完成村内积水道路积水抽排、清淤、消杀工作后,南关村允许每户派一人回家察看。虽然设想过无数次,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成友安心疼不已。
 
“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损失降到最低。”两天来,沐鸣注册地址成友安一直忙着清理地下室的积水和淤泥。存放在地下室的物品,部分已被搬到院子里晾晒。
 
“伙食保障太好了,远比在自己家里吃得好。”村民杨小娥说,在新绛中学安置点暂住期间,一天三顿饭,顿顿三个菜,鸡蛋、牛奶、面包足量供应。
 
暂住期间,杨小娥身体有点不舒服,新绛县政府安排在安置点的医护人员为其检查、提供药品。和她一样,不管是谁,只要有个头疼脑热,都能得到及时诊疗。
 
“心里挺温暖的。”杨小娥说,18日下午返家前,当地政府按人头发放的被子、褥子、毛毯、棉马甲,自热食品、方便食品、饮用水带了一大堆。回到村里,又补充发放了一批过渡物资。
 
7日至18日,孙彩霞一直暂住于集中安置点。“县里、镇里、村里、学校,都有工作人员全程服务。每天除了一日三餐还发放两次零食。”
 
看到安置点厨师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孙彩霞坐不住了。“人家那么累,咱哪能坐在那儿吃现成饭?”
 
在西关学校安置点暂住期间,孙彩霞从第二天开始就变身“帮厨人员”。择菜、洗菜、切菜,只要是她能干得了的活儿,从来都是主动上手。
 
孙彩霞中途搬到新城小学安置点后,因为每天都是异地供餐,无需再做饭,无需再帮厨的她还能找到活干:帮着工作人员分发盒餐,清理安置点卫生。
 
7日凌晨,村民李亚东把母亲送到西关学校安置点,妻子回了娘家。按说,他可以在外暂住,等待洪水退去之后返家。但是,他主动把自己的“被安置人员”身份变成了“抗洪志愿者”。
 
“我有一个三轮车,积水浅一点的地方能开过去。”7日当天,李亚东就开着自己的三轮车,频频往返于救援指挥部到汾河堤坝之间。编织袋、铁锹、水泵、帐篷……“只要我的三轮车能拉得了,有啥拉啥”。
 
“县里、镇里、村里那么多干部都在抗洪一线,一身水两脚泥,组织力量安置群众,排水、清淤、消杀,真是不容易。还有那么多外地来的增援力量都在努力,我才40多岁,不出点力能对得起良心吗?”19日上午,正在忙着帮村委会拉运物资的李亚东,撂下一句话匆匆离去。
 
南关村干部文生,被村民称为“守在村里却顾不上自己家的人”。
 
文生的房子地势较低,积水1.2米。7日凌晨,家人搬到另一个住处后,他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确定水泵安装位置、安装水泵、接通电源,哪儿需要应急,他就组织人员往哪里跑。
 
“家里进水的村民,大多数人都把水排了,他家排水属于晚的。”村民介绍。
 
从18日下午到19日上午,暂住在集中安置点的最后78名村民,又有40多人返家。
 
团结一心,着手重建美丽家园,是当下南关村民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