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23日电(记者 项菁)练习千百遍后,他弹奏出了悠扬的钢琴曲《隐形的翅膀》;每天励志学一句英文,她梦想着在杭州亚运会时用全英文介绍“弯湾小超市”;从“不被看好”到成为“弯湾洗车行”店长,他花了11年时间蜕变、成长、收获……若没有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弯湾托管中心(以下简称:弯湾),可能很难想象这群心智障碍青年为何能有如此巨变。
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之2021年度慈孝人物/团体日前在杭州市揭晓,弯湾托管中心入选。得知这一喜讯,弯湾创办人徐琴难掩激动之情,她接受记者专访时讲述了她与弯湾的风雨故事。
钱塘江水潮起潮落,沐鸣注册日月如梭,31年前徐琴刚刚成为母亲,2岁儿子弘毅却意外摔伤,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永远地过上了需要特殊照顾的生活。
“那时候,他被诊断为重度心智障碍,还经历数次失明,我们全家走上了求医康复之路。”徐琴回忆道,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治疗,她努力到车站卖快餐,到小区边上卖棒冰,“当时一心想着救他就好了。”
弘毅在杭州本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了13年。2009年儿子从学校毕业,徐琴十分茫然——本该步入社会就业,却不知如何往下走。
“我感觉到很恐惧,当时还跑到学校门口的马路边大哭了一场。”徐琴知道,一旦孩子脱离集体社会和特殊关怀,智力会全面退化。
为了让孩子有更明朗的未来,那年,徐琴个人出资创办了专门培育毕业后智力障碍人士,且学费、托管费、餐费等全免的机构——弯湾。
杭州市区内一间租来的教室,2位老师、7位特殊“毕业生”,构成了弯湾最初的样子。
“‘弯湾’是一个含蓄的表达,‘弯’寓意着心智障碍青年或许没有那么完美,‘湾’代表着点点滴滴的小事,慢慢汇聚成爱的港湾。”徐琴解释道,让“特殊的天使”自力更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摆在徐琴和许多特殊青年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4年弯湾开设“弯湾书屋”,成为杭州市第一家为智力障碍人士开设的职业培训店;2015年“弯湾小超市”开张,为特殊青年接触社会增添了新空间;2016年“弯湾洗车行”开业,进一步打通了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渠道;2019年,弯湾将目光投向新能源充电站,组建保洁服务队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2020年弯湾举办画展,特殊青年亲手画的60幅画向高考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同年还组建了一支杭州亚运会拉拉队,将为“家门口的赛事”呐喊助威……
“不光要让他们有份工作,更希望他们融入社会。”徐琴介绍,“比如洗车一般需要20到30分钟时间,我们专门分了两组人,一组人负责与客人聊天,一组人为客人洗车。客人的到来,给了大家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也会把最简单的快乐带给你。”
从学习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到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徐琴和弯湾团队成员已经为40多位心智障碍青年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这些特殊的天使们也劳有所得,拿到一笔笔工资。“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减少帮助。”徐琴说,这就是弯湾的初衷。
从一位平凡的母亲到孩子们眼里的“徐妈妈”“徐老师”,从养育自己的“亲骨肉”到培育一群特殊的天使们,身为弯湾的负责人,13年里徐琴见证了太多的成长与感动。
“我出差时,学生经常给我发信息:‘徐老师,出差在外不要太累,早点回来’;很久没见后,有个学生会往我包里塞一盒牛奶,告诉我昨天晚上打了六个喷嚏,意思是想我了;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每次跑过来只想看看你在不在,看到了心安了,就跑开了……”徐琴柔情地说。
这些点点滴滴的情感和最朴实的瞬间,慢慢汇聚成了“爱的港湾”,让这群“大孩子”像常人一样快乐成长,感悟生命的张力。如今,随着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这股浪潮的涌进,该省明确到2025年,要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谈及心智障碍人士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徐琴看来,要通过政策制度以及社会各界的保驾护航,让这些长不大的“孩子”,同样拥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样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呵护。
徐琴还认为,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也十分必要,“比如慈孝人物评选,弯湾托管中心今年得以入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一直在传递宽容善良、纯真温厚、懂得感恩这些品质。”
徐琴还讲了一个故事:弯湾连续8年带领心智障碍青年跑杭州马拉松,沐鸣代理大家在马拉松的起点一起出发,中途自由发挥,但最后一个弯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停下来等最后一位同学,最后所有人手拉手一起冲向终点。
“往前冲的时候,我们不会丢下一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许就是共富的缩影。”
“对于弯湾而言,虽然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但我们越跑越自信,越跑越欢乐。”徐琴笃定道。
据悉,2021第七届慈孝文化节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浙江民盟企业家联谊会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影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