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亚东县是西藏较早实现脱贫的地方,2016年就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但是,由于海拔和地域的制约,亚东县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着脱贫产业单一、返贫因素依然较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亚东县根据各乡镇居委会的特点,发展了新的特色产业。
在亚东县堆那乡多庆村,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巴顿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番瓜,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如今巴顿已经成为种菜能手。
亚东县堆那乡多庆村居民 巴顿:番瓜我家里种的,还有黄瓜、还有西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就是八千多。
巴顿承包了两个大棚,种菜一项的收入就有一万六千多元,再加上平时务工和养羊,他家今年的收入预计达到六万多元。巴顿说,这两年,种菜收入增长最快,他们现在所种的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当地供不应求,如果能继续扩大规模的话,他们的收入还能增加。
位于亚东县城以北约100公里的多庆村,全村平均海拔4600米,在2016年就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但是多庆村既无旅游资源又无特色产业,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继续提升村民收入曾经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亚东县堆那乡乡长 张东明:原来的话我们主要是劳务输出,牛羊养殖就是畜牧业收入,还有一些少部分政策性收入,但是这些收入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群众的可持续增收,所以我们还需要把产业发展起来。
经过考察,县里认为多庆村具有种植高原无公害蔬菜的条件,2017年,投资961万元成立了多庆村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建成双层温室大棚40座,塑料薄膜温室7座,聘请高原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员进行实验和指导培训,终于在海拔4600米的多庆村发展出了成规模的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020年,还处在起步阶段的多庆村高原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收入就有36.9万元,为全村加入合作社的53户农牧民群众分红共计21.6万元。
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还有鲑鱼养殖产业,沐鸣代理在亚东县下司马居委会,这几天鲑鱼养殖合作社的技术员正在忙着对鱼池清洗消毒,几天前他们从亚东生态产业园的生态水殖公司购买了13万尾鱼苗,技术员要为这些鱼苗分池做好准备。
亚东县下司马居委会乡村振兴专干 曹军令:未来三年,我们预计在300多万的收入,就是这13万尾鱼苗,大概我们投入的人工工资,就是饲料的一些投入,基本上在120万元左右,这是我们以前规划过的,除掉这120万,180万属于我们的利润了,这个利润到时候就是按户分配,还是比较可观的。
亚东鲑鱼是亚东县独有的鲑鱼品种,2015年起亚东县开始尝试规模人工养殖,但是由于养殖户分散,技术难度大,整体效益并不好。2020年,投资2.4亿元的亚东生态产业园建成后,亚东县形成了以 “公司+基地+合作社” 模式打造的鲑鱼养殖产业链。
亚东县副县长 尼琼:市场终端的销售由我们国营企业来负责,各个养殖合作社就少承担市场的推广费用,还有一个前期的繁育养殖也是我们国营企业负责,因为这里面技术的要求更大,前期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各个合作社是管中间的商品鱼的养殖。
尼琼副县长告诉记者,鲑鱼养殖产业链中,技术难度最大的鱼苗繁育,和需要大量投资的市场营销交由两家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之后,合作社只负责难度相对较小但利润高的养殖环节,这种分工把鲑鱼养殖这个需要高技术和高投入的产业变成了普通农牧民也能受益的惠民产业。
亚东县下司马居委会乡村振兴专干 曹军令: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只做中间的这个环节,做养殖这一块,把养殖的产量提高了,我们的收入跟着就上去了,不用考虑市场的后续销售,也不用考虑前期的鱼苗的来源,这是县里面对我们鲑鱼养殖合作社最大的支持。
截至目前,亚东生态产业园辐射带动的鲑鱼专业养殖合作社有5家,已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合作社受益群众800多户。同时,鲑鱼养殖产业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在下司马镇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索朗罗布就是2016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身有残疾,曾经是村里的重点监测户,如今依靠在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也让他有了致富的信心。
亚东县下司马居委会居民 索朗罗布:去年(我一个人收入)八万多,鱼塘里面工资也有,国家边境补贴也有,生活可以的,没事(问题)的。
影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