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沐鸣代理洋雷锋”:每个人都是文化交流“带路人”



“西湖往前面走,大家注意脚下安全。”身穿红色马甲、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在杭州西湖边提供志愿服务,是国庆假期里津巴布韦小伙米莱每天都要做的事,“我很喜欢大家叫我‘洋雷锋’,沐鸣登录志愿服务没有国界,互帮互助搭起了友谊之桥,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交流的‘带路人’。”
 
  一到节假日,杭州西湖就会成为各地游客的“打卡点”。而米莱与其他在华留学生便会准时“上岗”,为游客们指路、维护秩序或提供外语翻译服务。
 
  与现在的游刃有余不同,米莱坦言,4年前自己初来杭州时也曾陷入过“社交尴尬”。“刚来到杭州读书时,我不好意思跟大家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融入社会生活。做公益是个很好途径,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帮助。”
 
  “2018年,杭州一社区开办了老年英语班,我利用业余时间去教他们。”米莱回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想学英语,他们说因为杭州越来越国际化,他们想学好英语与国际友人交流。老人们的回答让我很感动,坚定了自己通过做公益主动融入社会的想法。”
 
  因为受助,所以助人。为了帮助其他外国留学生融入中国生活,米莱创建了国际志愿者服务平台“留下带路—APL”。“‘留下带路—APL’有两层含义,包括了‘一带一路’和带路人的意思,目前平台已吸引了近百个国家的志愿者。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帮助更多有公益心的各国在华留学生,让他们更快融入中国,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米莱说。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节假日的西湖边,出现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洋雷锋们”。甚至有索马里在华留学生特地从浙江金华前来参加志愿活动,并成为了老队员。
 
  在米莱看来,志愿服务还应与社会活动、文化活动融合,赋予其更多作用。今年五一假期,“留下带路—APL”携手杭州市上城区公民警校国际驿站外语服务青年突击队、机关青年突击队和浙江警察学院,一起在西湖边组织了一场反诈骗主题宣传快闪活动。
 
  “我和伙伴们演唱了英文歌,沐鸣娱乐平台注册带来了热情洋溢的非洲鼓表演,很多游客被表演吸引而来,我们一边向他们发放反诈骗宣传单,一边传播非洲文化,一举两得。”米莱说。
 
  在中国生活了四年,米莱成为了十足的“中国通”。“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着迷,在这里生活很方便,我们可以享受到‘掌上’的便利。我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都向非洲的家人、朋友介绍,让他们能更了解中国。”
 
  随着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临近,成为赛会志愿者是米莱的最新目标。为此他不仅在志愿者招募启动初期就积极报名,还参加了杭州亚运会国际文明礼仪大赛,并过关斩将成为了该大赛唯一一位进入10强的外籍选手。
 
  “为了参加国际文明礼仪大赛,我探访了杭州许多著名的景点,打卡了很多亚运场馆,现在我不仅对杭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学习到了很多与亚运相关的基本礼仪。”米莱说,每位在华的留学生,都能当好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架起多国友谊之桥。“我在西湖边做志愿,我在杭州为亚运添彩,同时我也在中国做一名中非文化交流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