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天气炎热常导致放假在家的中小学生到乡镇周边野外的砂石坑里玩水,有的砂石坑积水较深,孩子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产生溺水甚至身亡的悲剧。记者近期走访了海口周边部分乡镇的砂石坑发现,不少由于采石、挖沙等历史原因留下的大坑依旧未被填堵,有的积水较深,缺乏防护措施,且周边有不少村庄和孩子,沐鸣登录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问题1
 
采石遗留大坑仍有不少未填补
 
部分坑曾发生孩子溺亡悲剧
 
“我们听说过附近有孩子溺亡的事,现在孩子放暑假了,我们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只能多叮嘱他们,但确实还是会担心。”海口永兴镇永德村委会美梅村村民告诉记者,周边村庄尤其是海榆中线两侧的采石坑比较多,有的坑比较大。
 
记者在海榆中线由海口国家高新区往永兴镇方向的道路两侧看到一些采石坑,在一个面积较大的采石坑位置,记者看到这里还有碎石机器和一些采石机器,目前处于停用状态,石坑内有几处堆积有面积较大的碎石堆,由于连续数月缺少降水,石坑内基本没有积水。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这些碎石大多是从外面运来的大石到此打碎后进行出售,政府已经禁止在此新开采石头的行为。
 
 
图为海榆中线附近一处矿坑
 
“这个石坑在雨季会积水很深,如果降雨量大,这里的积水最深的地方可能有10米,此前曾发生过孩子溺亡的事件,所以这里一旦有积水,我们会赶紧到场设置警示牌。”永德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泽明说。
 
在距离该处大石坑不远处、224国道的另一侧,记者看到了另外一个采石坑,坑边有一些建筑垃圾和泥土被运来倾倒,一旁还有一位当地人在简易板房内看场。“这里一旦连续降雨的确会有不少积水,对于周边很多村庄的孩子来说有隐患。”该名男子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坑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当地村民私自与采石公司签协议进行开采石材留下的,目前有些村民会将原属于自己的土地范围的石坑有偿提供给他人填倒泥沙和建筑垃圾。
 
实际上,早在2018年时《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就曾关注过该区域的部分采石坑积水问题,但至今,这些采石坑仍有部分没有得到处理,深坑积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治。
 
问题2
 
江边砂坑积水深且所处地带开放
 
周边缺乏足够安全防范措施
 
7月13日中午,阳光炙热,在铁桥路与滨江路交叉口附近的大转盘约200米的南渡江边,记者看到沿江步道的护栏有一处破口,沿着破口走下去很快就可以看到两个一大一小的砂坑,其中一个砂坑面积有普通鱼塘一般大小,积水深度超过一个成年男子(将近2米水深),另一个小一些的砂坑积水也有1米多深。
 
 
图为铁桥社区南渡江边的积水砂坑
 
两个砂坑相隔仅有数米,还有人把共享单车扔进了积水中,旁边能看到有人在附近烧炭做烧烤的痕迹,砂坑所在区域比较开放,没有护栏也没有相关的警戒线,只有在下坡位置有一个由辖区街道插置的警示牌,写有“水深危险 注意安全”的提示。记者在现场还能看到有当地村民牵着牛来此处放养,有居民介绍,这些砂坑积水里面有一些鱼蟹,时不常会有人来这里游泳和抓鱼。
 
 
图为铁桥社区南渡江边的积水砂坑
 
此外,在铁桥社区范围内南渡江边有四处类似的砂坑存在积水问题。“以前这一带挖沙比较厉害,在村里范围的一些空地有人把筛砂的机器开进来,还有运输车,挖出来的砂坑没人处理,积水深,还导致一些村民养的牛羊掉进坑里。”采访中,南渡村的一些老一辈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已经严控不让挖沙,但遗留下来的砂坑还是存在隐患,村里的小孩子天气热要去玩水,就可能出现溺水的险情。
 
原因:
 
历史遗留采石坑数量多处理困难
 
有的非法开挖采砂和开展项目被喊停后无人处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采石坑遗留下来?为什么一直没有完成填平和排除隐患处理?走访中,永德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泽明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或者更早些时候,相关的采石管理还不够规范,法规也不够完整,这些石坑的地大部分都是本地村民的,当时为了获取利益,本地的村民与采石公司或者私人签订了协议,私自进行大规模开采,导致环境受到破坏,留下大大小小的石坑。
 
“这些石坑每到雨季或者台风天连续降雨的情况,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确实隐患不小。”王泽明说,那个年代的采石热潮过后,这些石坑就一直没有办法处理,很多就遗留至今。
 
根据有关部门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无证开采及缺乏相应管理的情况比较普遍。海口市林业局曾对外介绍,海口市原有168家采石场都没有办理采矿许可证,直至2006年才有25家办证。而在2007年,仅海口火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就存在近30家非法采石点被责令停止开采。
 
“要处理这些石坑可想而知难度多大,很多石坑面积大深度也深,如果靠填埋,工程量亦是巨大。”王泽明说。
 
“这些砂坑是2012和2013年那时候遗留下来的,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没有哪个部门具体处理过。”海口琼山区铁桥社区居委会主任谢晋锴告诉记者,这些砂坑是当时有公司与南渡村村民签订了土地租赁的协议,想要用于开发游泳池和鱼塘,但在项目还没被审批的情况下就擅自动工开挖,留下砂坑,后来项目也没有通过审批,就一直荒着。南渡江流经区域的每个社区,都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担任该段流域的河长,谢晋锴说,作为南渡江铁桥段居河长,他已经把辖区的4个积水砂坑情况上报了,也设立了警示牌。
 
对策:
 
政府组织回填复垦引导村民重新种植作物或树木
 
还有的引入项目回填施工消除隐患
 
走访中记者看到,实际上一些砂坑和石坑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整治和处理。比如在永兴镇永德村委会位于永兴镇市区不远的一处较大石坑里,记者看到这里被运来不少建筑垃圾和泥沙等进行了部分回填,而回填部分还种上了不少树苗,有的区域是当地村民自选作物比如经济树木、香蕉树等,在自家土地范围的矿坑里种植,有的香蕉长势喜人并结了果。
 
“这项修复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间,是当地政府组织回填复垦工作,让一些项目工地挖地基产生的泥沙土木运过来回填。”王泽明说。
 
 
图为永兴镇区域内部分矿坑被回填复垦种上作物
 
“我们周边七八个自然村共有100多个中小学生,镇里和村委会都要求我们各个村小组对家长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提醒孩子不要去玩水,要利用暑期到镇里正规泳池学游泳。”永德村委会美梅村小组组长陈将劳说。
 
近些年在海口羊山地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一些项目的规划落地,原本是采石场留下的大坑被“填补”。比如有的采石坑被改造成漂亮的湖泊,形成独特的羊山湿地景观,而有些石坑则被开发成影视和旅游基地。
 
又如,在海口市秀英区东环动车线海口南海大道西段南侧,这里曾是采石场遍布,有上百个矿坑,2015年,在“生态修复”的模式下,长影海南“环球100”项目在此落地,该项目被定位为旅游产业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项目,利用现状地形,对矿坑进行土方回填,再进行项目建设,让昔日石坑被景区旅游区替代。
 
此外,在南渡村,《南国都市报》和南海网于2018年曾曝光的铁桥社区一处私人开挖江沙留下的砂坑,被当地20多位村民投诉违规开挖并留下隐患,2021年7月份,记者再次回访时发现,该处砂坑已经被纳入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范围,如今已经被回填,项目区也被砌了围墙进行安全防范。
 
“目前除了在砂坑附近设立警示牌,我们社区还在辖区开展宣传要求家长不要带孩子到沟渠、水塘水库和砂坑水域玩水,要去正规泳池游泳,同时安排网格员对辖区积水砂坑进行巡逻,如遇孩子戏水、大人入坑抓鱼等情况,第一时间劝离。”谢晋锴说。
 
部门行动:
 
海南已出台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矿山生态修复进度和升级改造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矿坑矿山的整治,早在2019年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会同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海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查清露天矿山情况,包括对持有合法采矿许可证的矿山排查、对非法开采的露天矿山排查、对已关闭露天矿山排查;
 
同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清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据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加查处;加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督促、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切实开展生态修复,同时加快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确保2020年底全面完成修复任务。此外,切实调整露天矿山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严格控制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
 
禁止新建小型露天矿山项目,提高矿产的准入要求,加快推进“小散乱”露天矿山整合和升级改造。
 
海口各区都有开展相关的矿坑整治修复工作。2020年5月,海口美兰区有关负责人带队前往大致坡镇老山村矿坑现场,实地查看矿坑周边生态环境现状,详细了解老山村矿坑数量、大小、历史成因及修复措施等基本情况,并座谈研讨推进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矿坑等资源,合理规划,打造核心产业,把废弃的矿坑开发成集文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带动美兰休闲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溺水案例:
 
2013年8月25日
 
海口永兴镇永德村委会有3名小孩在一采石场积水坑玩耍,导致一名6岁男童溺亡。
 
2014年3月22日
 
万宁年仅9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黄某在家附近的水坑边玩耍掉入水坑溺亡。事发水坑是十多年前一采石场遗留下来的。
 
2014年8月5日
 
海口永兴镇陈安村附近一废弃采石场形成水坑,当地3名孩子在采石坑水中玩耍不幸溺亡。
 
2017年3月份
 
洋浦经济开发区一废弃采石场内,两名男童不慎落入废弃采石场形成的水坑中,不幸溺亡。
 
温馨提示:
 
暑期到了,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要看管好自家孩子,做好安全防范教育,落实日常安全叮嘱。随着雨季到来和台风季节逼近,降雨增多,乡镇周边石坑和砂坑积水增多,存在安全隐患,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去水坑里游泳抓鱼和玩耍,要教育孩子谨记防溺水做到“六不”。
 
1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2不在无家长(监护人)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5不到河、沟、水塘、水坑等危险水域边畔玩耍嬉戏;
 
6不盲目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